2018國際形勢展望:全球經濟迎來“換擋提速”

中國經濟新聞網 2018-01-02 13:55:57

在經歷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漫長復蘇期後,全球經濟終於在2017年迎來近10年最大范圍的增長提速,這讓人們在談論全球經濟未來時有瞭更多信心。隨著2018年的到來,看漲全球經濟儼然成為普遍共識,甚至有觀點認為,全球經濟有望在新的一年中進入繁榮期。

當然,2018年,全球經濟迎來的也是繼續攻堅克難的一年。全球經濟的強勁增長能否抵禦貿易保護主義的 逆風 ?美國選擇 本國優先 的政策轉向將讓全球各個經濟體面臨哪些新變數?作為主要引擎的中國經濟又將給全球帶來怎樣的利好?2018年,對於全球經濟而言,機遇與挑戰共存。

全球經濟切至 增長快擋

保護主義 叫板 開放合作

相比過去幾年的謹慎與悲觀,在展望2018年全球經濟走勢時,眾多國際機構不約而同發出看好之聲。

在最新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上調0.1個百分點,至3.7%。世界銀行則預計稱,2018年全球經濟增速將從2017年的2.7%升至2.9%。聯合國日前發佈的《2018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也認為,2018年全球經濟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全球經濟出現明顯的復蘇跡象,經濟增長的基本周期已經啟動。目前,全球經濟處於一個新周期的起點上。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

信心很大程度上源自2017年全球經濟超預期的亮眼成績單。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過去近10年之後,全球經濟終於從 危機慢擋 換入 增長快擋 。然而,同樣是在2017年,一些問題顯露端倪,日漸嚴峻,讓人們在看好新一年全球經濟整體表現的同時,不敢過於樂觀。

一個很大的擔憂是,2018年,全球經濟恐怕難以回避開放合作與保護主義這兩股力量的正面碰撞與上下較量。

對於2017年的全球經濟而言,最大的壞消息或許就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出現根本性 轉身 。自新任總統特朗普執政以來,以 美國優先 為基本立場,美國從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巴黎氣候協定等數個多邊機制中相繼 退群 ,並且試圖主導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修改世界貿易組織規則,自由化和全球化進程遭遇強勁 逆風 。

2018年靜電排油煙機,保護主義會繼續復雜化。面對中國等新興經濟體 彎道超車 ,西方發達經濟體感到競爭壓力明顯上升,可能會頻頻出手,甚至可能聯手。同時,世界貿易組織多邊貿易體制將受到挑戰。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鳳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

徐洪才也認為,隨著2018年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復蘇,底氣更足,貿易保護主義可能進一步強化。

對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清算銀行等組織紛紛警告稱,一旦全球保護主義情緒進一步加劇,將導致全球政策協調的難度加大,進而拖累全球生產率和經濟增長。

不過,一些區域性自貿談判的向前推進讓人們相信,開放合作仍是全球經濟不可逆轉的主流。2017年11月,《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首次領導人會議在菲律賓舉行,確定瞭《RCEP協定框架》,為自2012年11月正式啟動的談判確定瞭更明晰方向。更早時候,日本和歐盟這兩大發達經濟體也正式簽署自貿協定。

2018年,進一步深化國際合作將仍是總體趨勢。 徐洪才說。

陳鳳英也認為,雖然在新的一年,國際貿易形勢可能面臨嚴峻挑戰,貿易摩擦風險增大,但實際的國際貿易額不會受太大影響。 可以看到,在世貿組織提出起訴的整體貿易額還是很小。

中國 引擎 依然穩健

美國優先 帶來變數

聯合國發佈的《2018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顯示,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的1/3依仗中國。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中國經濟在過去一年表現出眾,為全球提供滿滿正能量。

2018年,對於全球經濟而言,中國經濟依然將是註入信心的 壓艙石 和提供動力的 主引擎 。

日前,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紛紛上調對於2018年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諸多國際機構最新研究普遍預測,2018年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強勢增長,經濟企穩和再平衡進程的持續推進將吸引更多海外投資者。

一些分析認為,2018年,步入新時代的中國經濟有望在3個維度實現質變,即周期演進呈現新韌性、改革開放挺進新縱深、全球治理創造新機遇。

2018年,中國經濟在合理區間內運行問題不大,信心很足,更多的註意力將放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關註質量的提升。 徐洪才認為,中國經濟在維持平穩增長的同時,將在動能培育方面繼續發力,成為一個新亮點。此外,進一步深化改革,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和污染防治這三大攻堅戰中取得明顯成效,也將是2018年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看點。

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傢奧佈斯特菲爾德看來, 中國的好消息對於全世界都將是好消息 。

與此同時,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另一重要驅動力,美國在新的一年帶給世界的可能將是更多變數。2017年,美國經濟出現回升。2018年,這種向好態勢能否持續?分析認為,兩方面因素將對美國經濟形成挑戰,一是特朗普政府經濟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二是美聯儲貨幣政策逐步收緊可能帶來的潛在政策風險。

2017年底,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30年來最大規模的減稅法案,美聯儲也啟動年內第3次加息。 美國稅改將吸引全球資本回流美國,刺激美國經濟,因此2018年美國經濟相比今年不會太差。 陳鳳英說。

美國投資銀行美銀美林也預測稱,2018年美國經濟將增長2.4%,高於2017年的2.2%,稅改方案將令美國經濟增速提高0.3個百分點。

然而,對於全球經濟而言,風險也將隨之而來。美銀美林認為,隨著美國稅改法案落地,對美國經濟增長的潛在影響開始凸顯,2018年一季度美聯儲加息節奏可能進一步加快,美元指數將出現較大幅度波動,這就意味著新興市場將面臨更多不確定因素。

美國的減稅、加息會對全球資本流動和產業分工產生沖擊,這是毫無疑問的。 徐洪才說。

陳鳳英認為,特朗普政府的經濟政策轉向,還會使2018年世界經濟關系更加復雜。

目前看來,2018年,美國給世界帶來唯一可確定的是,特朗普政府將讓美國更為 自我 ,而全球經濟將因此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發達經濟體繼續回暖

新興經濟體接受挑戰

對於大部分西方發達經濟體來說,2017年是相對輕松的一油煙處理機價格年。

2017年,此前美國 一枝獨秀 的復蘇格局向美、歐、英等發達經濟體增長趨於同步轉變。歐元區出現10年來最強勁的擴張,歐洲各國逐漸走出歐債危機的泥潭,迎來久違的共同增長。日本則在量化寬松的路上越走越遠,經濟出現小幅增長。路透社稱,2017年,歐元區和日本的經濟表現超出前一年的預測。

2018年,西方經濟體整體除油煙機都會有一個平穩的增長。 陳鳳英說。

國際咨詢公司HISMarkit預測,2018年歐洲估計將迎來2.2%的經濟增長佳績。而受惠於外銷、內需以及2020年東京奧運會基礎建設投資,日本新一年的經濟增長率將達1.2%。

在發達經濟體延續回暖態勢的同時,新興經濟體經濟則將迎來更具挑戰性的一年。

一些分析認為,2018年,新興經濟體可能將面臨三方面挑戰,一是在反全球化浪潮湧現、國際貿易環境更為復雜的背景下,新興市場貿易投資環境更加嚴峻,對其經濟增長產生負面掣肘效應;二是新興市場國傢自身可能面臨民粹主義和極端主義的蔓延風險,自身政治穩定受到影響;三是地緣政治風險居高不下。

還有統計顯示,2018年新興市場國傢將有近20場選舉,其中包括南非和印度尼西亞等較大的新興市場國傢。摩根大通分析師也指出,2018年拉丁美洲將迎來10多年來最為密集的政治事件日程表。政治因素或將成為新興市場投資中一個不可估量的風險。

不過,對於新興經濟體的活力,各方依然普遍看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8年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傢經濟增長率將進一步升至4.9%,達到5年來的峰值。其中,新興經濟體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有望達到77%,較2017年上升2個百分點。

香港《南華早報》刊文稱,2018年新興市場的投資者將繼續動搖,但不會受到驚擾,發展中經濟體漲勢猶存,將繼續表現良好。

隨著石油、天然氣等大宗商品價格回升,俄羅斯、巴西等新興經濟體受益匪淺。此外, 一帶一路 建設也將給新興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提供更多合作空間。 徐洪才說。

陳鳳英也認為,整體而言,新興經濟體仍是全球經濟主要的貢獻者。 2018年,這種格局不會發生太大變化。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嚴瑜 編輯:高珂
B79D1650E4FC69BD
arrow
arrow

    uoo246k0u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